星空体育官方网站从跑道到街角动感的城市空间更有活力3月9日上午七点不到,上海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的起点已经汇聚了7000名跑者。朝阳初升,点亮她们眼中紧张又期待的目光。一声枪响,近万人齐发的景象让刚刚转醒的城市街道瞬时兴奋起来。作为蛇年新春后沪上第一场马拉松,这场赛事率先在繁花似锦的申城拉起一道活力风景线。
根据上海体育发布的赛事日历,从3月到4月,共有10场马拉松赛事将举办,占全年赛事半数有余。从市区到郊区,几乎每个区都想“轧闹猛”。
“春风十里,不如奔跑在春天的自己。”去年发布的《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显示,50%以上的上海市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而魔都的“运动情结”不止照亮了赛道上朝气蓬勃的身影,更唤醒了城市中“沉睡”的空间。
篮球场、足球场、跑道、攀岩墙……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出现在沪上购物中心的屋顶、露台和外立面,全方位打破了综合商业体曾经的“盒子”形态。
商场的嗅觉和动作总是又快又敏锐的。聚焦“运动+商业”,沪上商业体争相打造各类运动空间,吸引市民到商场中“燃烧卡路里”。
屋顶是最先被盯上的区域。在2018年年底,位于长风大悦城楼顶的高登公园(SKYPARK)最先让跑道“上天”。后续几年陆续开业的南翔印象城MEGA、浦东前滩太古里、百联西郊购物中心不断带来屋顶运动新体验。
其中,西郊百联的“变形记”值得一说。作为一家沪上开了20多年的“老牌”商场,西郊百联并非天生自带运动属性,却能在改造后成为方圆3-5公里体育爱好者的乐园,人气飙升,其中的腾挪翻转实为新颖。基于对原有客户群体和属地环境的前期调研,百联西郊将改造后的目标客群定为家庭、单身青年和商务人士,让三大客群都能“动”起来。
运动项目的面积需求比一般业态要大得多,商场原有的布局和空间因此需要“爆改”。百联西郊将过去狭窄且不互通的室内外双环动线米长、联通整个平面空间的大环形,新增“东庭”与“西庭”两个空间。屋顶有环绕一周的紫色跑道和2个板式网球场,就近设置了自助淋浴房和室;外立面墙体及广场空间还改造成攀岩墙和滑板道等。
同时,百联西郊还一口气招揽了27家运动消费品牌,健身房、普拉提、舞蹈、搏击、跆拳道、攀岩、街头篮球、板式网球……走过路过,让人不禁跃跃欲试。
“我们球场既有年轻人结伴来玩,也有一家老小齐上阵。板式网球不是为了竞技,是为了快乐。”板式网球Padel X营运经理Andres Leyes说。板式网球相比网球降低了对参与者力量、技术的要求,又不像羽毛球、乒乓球容易被风向、风速影响,和壁球相比又多了玩家间的互动,无论是运动“小白”还是“达人”都更易上手。他介绍,在他的家乡阿根廷,屋顶上的球场十分常见。在百联西郊闭店改造还未完成时,双方就“一拍即合”,在屋顶预留出了球场空间。
2020年,黄浦段45公里和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的岸线实现基本贯通开放星空体育官网。当大众回顾“一江一河”建设历程时可能会发现,最先享受到岸线贯通利好的是运动爱好者。
2014年10月,上海发布《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滨江岸线步道建设逐渐铺开。也是在那时,“夜跑友好”逐渐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成为上海的新标签之一。上海跑步人口的数量在2015年前后激增,因参与人数激增,2015年上海国际马拉松第一次需要抽签。
贯通工程后,黄浦江沿岸有了总长150km的漫步、跑步、骑行道。同期,Cityride也在沪流行起来,骑行者互相分享的宝藏骑行路线也不再只围着沪郊。“浦东+浦西滨江环线,全程不走回头路!”一位骑友写道。
另一方面,黄浦江边废弃的工业荒地、旧厂房被改造成运动场馆,完美融入滨江城市休闲空间。黄浦滨江滑板极限公园是江南造船厂船坞旧址,上海白猫洗涤剂工厂、龙华肉联厂旧厂区如今是风之谷体育公园和乐动力西岸栖羽体育中心,全球极限运动盛会“FISE国际极限运动嘉年华”世界巡回赛举行地——西岸穹顶艺术中心,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上海水泥厂”改建。
高架桥下的篮球场、滨江道上来往的骑行车流、社区中随时开打的乒乓球赛……身处上海,在街头巷尾就能与运动不期而遇。
更意外的是,偶然发现群里经常拼场的球友是某高校教授,户外边走边聊时意外得知徒步“搭子”是某科技企业高管,健身教练卷发小哥虽然是歪果仁但其实汉语说的很溜……通过“六个中间人”都不一定能联系到的陌生人却在魔都因“动”而聚。
被誉为“世界运动之城”的巴塞罗那,是欧洲数字经济的核心枢纽,拥有96个全球科技发展中心和世界十强超级计算机之一。
波特兰被户外运动爱好者视为天堂,是美国人均公园最多的城市,同时是世界最大的微处理器设计制造中心,是泰克、英特尔、Pixelworks、惠普、施乐和爱普生等多家高科技公司的所在地,别称“硅林”。
上海于2015年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目标,2020年提出明确时间表。近十年间,上海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青少年体育不断加强。
总而言之,运动不仅为人们注入能量、唤醒身心,也在为城市“健身塑形”,提振“精、气、神”。如果没有人人“动起来”的氛围,城市又何谈永葆活力与向上呢?